快樂童年,安全同行——綠城檢測暑期兒童食品安全宣傳活動
2017-07-14
全國“食品安全宣傳周”活動正在火熱開展,7月12日,由濱江區食安辦、濱江區食品安全監督協會與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、綠城檢測聯手打造的“快樂童年,安全同行”暑期兒童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在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成功舉辦。
路博士開講啦
路博士:“小朋友平時是不是吃多了零食就不吃飯了?”
家長:“對對對,是的”
綠城檢測的路大海博士把“健康飲食小課堂”搬到了活動現場,引導教育小朋友不買街頭無照、無證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,不吃不潔凈食物,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。
路博士現場發放小面包,通過實物來教會小朋友認識食品標簽,從食品標簽上簡單識別食品保質期,選擇安全的食品。引導兒童形成科學、安全、合理的飲食衛生習慣,提高兒童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。
動手小實驗
科普篇
碳酸飲料自己做
老師:“自己在家也可以做碳酸飲料你知道嗎?”
學生:“不知道”
將小蘇打放入準備好的檸檬水中,輕輕搖晃,使小蘇打充分溶解再加入一些糖,一杯冒著泡泡的碳酸飲料就完成啦。小朋友們親自參與制作碳酸飲料,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,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實驗讓小朋友們懂得碳酸飲料的起泡原理。
注意
碳酸飲是料弱堿性的,喝多了對小朋友的胃不好,所以小朋友要少喝哦。
飲料的顏色去哪兒了?
老師:“看完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呢?”
學生:“我以后不喝飲料了”
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中導入適量的橙汁,放入一片色母片,攪拌片刻,橙汁變成白水,色母片變成了橘色。
上述實驗能證明什么呢?僅能夠證明,這個橙汁飲料里面含有色素。但是沒有辦法去證明,這個色素是什么,更沒有辦法證明這個色素到底是不是有毒有害的色素。人工添加的色素只要符合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》,它對人體就不會產生不良影響。
辟謠篇
肉松里面有棉花嗎?
老師:“感受過棉花和肉松的質感后,你還相信肉松是用棉花做的嗎?”
學生:“不相信”
針對近期網上的“肉松餅里面的肉松是用棉花做的”這一謠言視頻,綠城檢測的老師現場將肉松餅切開,取出部分肉松,撕開脫脂棉,分別放入兩個托盤中,讓小朋友分別去感受肉松和棉花質感的不同。提升小朋友的分辨能力,不信謠不傳謠。
肉松和棉花的成分構成有很大區別:肉松的本質是一種肌肉纖維,主要成分是蛋白質;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,主要成分是纖維素。兩者的質感差異大,造假幾乎沒可能:肉松松軟,一吃就化;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軟,但放入嘴里卻嚼不爛。商家不可能造這么明顯的假,一旦被發現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粉絲是塑料做的嗎?
老師:“你覺得粉絲能燃燒就是塑料做的對嗎?”
學生:“不對,粉絲的主要成分是淀粉,本來就能燃燒。”
之前有傳言說,粉絲能燃燒就是塑料做的。綠城檢測的老師準備了四種樣品,分別進行燃燒,讓小朋友觀察是否可燃,聞一下燃燒產物的氣味。
因為粉絲的主要成份是淀粉,而且淀粉本身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,還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, 含碳氫多, 所以易燃。而品質越好的粉絲,因其純度好,成分偏偏只有淀粉和少量水。
紫菜是垃圾袋做的嗎?
老師:“紫菜和垃圾袋的區別你能分辨嗎?”
學生:“垃圾袋一直漂在水上,都沉不下去。”
分別取出三個樣品,讓小朋友體驗撕拉紫菜和垃圾袋的區別;再將撕成小塊的紫菜樣品和垃圾袋分別放入玻璃杯中,加入清水攪拌,觀察其區別。
紫菜還是那個紫菜,不是垃圾袋。
“快樂童年,安全同行”活動圓滿結束啦,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,守護兒童食品安全就是守護我們的未來和希望。綠城檢測會繼續攜手社會各界持續開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,嚴守產品質量安全,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安全美味的食品和健康快樂的童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