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紅“方便火鍋”,標準缺失亟待制訂
2018-01-08
只需倒入冷水稍等片刻,就可享用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,方便火鍋成了今年以來的速食新寵。不過近日,其背后的安全性問題由此浮出水面。目前方便火鍋市場有多達數百個品牌涌入,門檻低和高利潤成為資本的最重要驅動。但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,代工現象普遍,也讓方便火鍋的安全性問題凸顯。
火鍋好吃,隨時可以享用的“方便火鍋”自然大受歡迎,然而“方便火鍋”目前處于監管的空白狀態。
一方面,“方便火鍋”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隱患。方便火鍋的盒身非常燙,稍不注意就會傷人。一位消費者在網上稱,在家里吃方便火鍋時,將產品放置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面上,結果引發桌面碎裂。專家們還稱,如果發熱包破損,加上水后再放在塑料器皿里,密閉不好的話,就有可能會發生爆炸的危險,為使用者埋下安全隱患;另一方面,存在食品安全隱患。由于門檻較低,市場上的很多方便火鍋產品實際上都是組裝出品。在淘寶、京東等平臺上,就有買家給出“火鍋包里的肉都臭了”“包里發現了一根頭發”等不少差評。更需要指出的是,方便火鍋尚未納入《食品生產許可目錄》。這些均顯出“方便火鍋”市場的亂象。
“方便火鍋”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,對于火鍋行業的發展是有好處,可以想象這會是以后的發展方向,換言之,會有光明的未來,但對于其安全隱患卻不能忽視。因此,首先要對“方便火鍋”制定行業標準;其次,對企業生產要有一定的門檻,不能誰都可以生產,誰都可以冠之“方便火鍋”;再次,需要有嚴密的監管。食品安全重于泰山,一不小心則可能會出事故。不能等到出了問題才去監管,那就太遲了。
據了解,今年7月,成都市相關部門率先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《成都市自熱式方便火鍋生產許可審查方案(試行)》(征求意見稿)的公告,但這只是地區性標準,且不具有強制性,因此,需要制定全國性的行業標準,需要監管升級技術力量,要徹底解決目前方便火鍋的“裸奔”狀態。